彩神III首页手机版_《中国》投资有限公司

彩神III首页手机版|2023-05-09

  中新网南京6月28日电(记者 申冉)“功以才成、业由才广。南京将为大家打造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28日,第十五届中国留学人员南京国际交流与合作大会(下文简称“南京留交会”)正式开幕。会上,江苏省委常委、南京市委书记韩立明向海内外留学人员发出热情邀请,“用广纳贤才的满满诚意,让南京成为名副其实的青年人才友好型城市和创新创业首选地。”

  自2008年设立以来,南京留交会到今年已经是第十五届。15年来,这块南京的吸引人才“金字招牌”已累计引进海内外人才7500多人,促成2600多个项目落地。南京留交会正在成为立足南京、面向海内外、服务长三角区域的国际化引才交流对接平台。

  韩立明在大会发言中表示,南京正在全力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主承载区,积极建设国家区域科技创新中心、高水平人才集聚平台,奋力争当中国式现代化城市实践的引领者。“南京将为大家打造施展才华的广阔舞台;南京将为大家推出更加完备的集成政策;南京将为大家提供贴心周到的优质服务;南京将为大家营造宜居宜业的创新生态。”

南京留交会正在成为立足南京、面向海内外、服务长三角区域的国际化引才交流对接平台。 南京留交会主办方供图

  本届南京留交会围绕“筑高水平人才平台促高质量创新发展”主题,分7个板块,组织了26场招才引才对接活动,为人才和城市的“双向奔赴”提供平台。

彩神III首页手机版

  “大会共邀请了68家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参会,计划可提供300多个博士后和800多个博士岗位招聘需求。还有70余家优秀企业推出近300个高薪岗位,其中年薪30万元以上的岗位有近200个,年薪50万元以上的岗位有近70个。”南京留交会主办方相关负责人介绍,栽下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近年来,南京新增留学回国人员居江苏省内前列,在2023中国城市人才吸引力排名中南京列第6位,人才回流态势已初步形成。”

  深圳市人力资源服务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梁雨钝参加了本届留交会分会“南京都市圈·粤港澳大湾区人力资源服务联盟首届联席会议”,他表示,“长三角和粤港澳大湾区都是极其吸引创业人才落户的中国经济引擎,对人力资源服务的需求也在日益增加。通过留交会平台,让两个地区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得到很好的交流和更多合作机遇,得以共同提升两地对全球高层次人才的吸引力。”

  在会上获得“南京市高成长留学人员创业企业”称号的轸谷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其董事长韩志刚接受采访时表示,自己在国外留学创业多年,看到国内对人才的求贤若渴,早就想回国发展。“南京的科创产业集群基础雄厚,科教资源丰富,高校人才云集,政府政策支持力度也大,是科创型企业落地生根发展的好选择。”

  “作为长江经济带重要的资源配置中心,南京都市圈城市具有独特区位优势。通过留交会平台,南京可进一步聚焦城市创新型产业体系发展,以会、展、赛等多种方式,精准引聚人才。”南京市人社局一级调研员马书婷表示,“留交会将继续致力于促成海内外创新资源在长三角区域间的落地转化、交融互动,形成协同配合的整体优势。”(完)

  中新网6月28日电 (中新财经 宫宏宇)“基础研究方面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不是靠人海战术,‘人多没有用’,靠的是顶级科学家、顶级人才。”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在28日举办的“2023中新财经年中会”青年圆桌会上表示。

  “2023中新财经年中会”由中国新闻社主办,中国新闻网承办,《国资报告》杂志社、清华大学中国发展规划研究院、国是直通车、中国侨网、中新视频、中新经纬联合承办,会议的主题为“高质量发展与中国式现代化”。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吴萨在现场发言。李太源 摄

  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不是靠人海战术

  实现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吴萨表示,目前,产业要发展,比拼的已经不是工匠和设备,而是创新能力。一个没有创新的国家是没有资格去提高质量发展的,创新才是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

  在吴萨看来,现在创新的能力和本钱在于基础研究。“我理解的自立自强首先就是在基础研究上要自立自强,不能永远在应用端做开发,在基础端永远跟在别人后面。”

  如何实现基础研究方面的自立自强?吴萨强调,最关键最核心的是人才,基础研究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不是靠人海战术,“人多没有用”,靠的是顶级科学家、顶级人才。

  “历史上有这样成功的经验,钱学森回国,美国人说他顶5个师,这种说法是小儿科,远远低估了这种顶级科学家对一个国家改变的力量。作为我国‘两弹一星’的元勋,顶50个师也不为过,没有他就没有中国的‘两弹一星’。”吴萨称。

  产业政策不能多用,也不能坐视不管

  不论是科技创新,还是产业发展,都离不开产业政策的推动。然而,有些声音却认为,完全的市场经济就不应该有产业政策,产业政策对没有得到扶持的行业来说不公平。

  对此,吴萨表示,中国的实践证明,产业政策在助推产业方面能发挥很大作用。例如,光伏、锂电、新能源这“新三样”,都受到了产业政策很大的支撑。2012年前的新能源汽车相比燃油汽车没有竞争力。正是有了从2012年到现在长期的投入和研究,才会有新能源汽车的蓬勃发展。

  吴萨强调,政府一定要用好产业政策,不能够完全坐视不管,但也不能多用。应该做好前瞻性的布局,看准大的趋势、方向。在初期先“扶上马送一程”,到一定程度后必须果断退出,让市场成为决定竞争的基础性力量和决定性条件。

  中国新能源汽车的崛起不是孤立事件

  在中国向高质量发展转变的进程中,新能源汽车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点。吴萨表示,新能源汽车的崛起绝对不是孤立事件。把新能源汽车拿出来“解剖麻雀”,可以窥见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密码。

  首先,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要打造自己的品牌。“以前苹果手机大部分组件在中国生产,但中国只能拿到苹果整个产业链附加值上很少的一部分。没有自身的品牌,就只能处在产业链的下游。如今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走向全球,不是做代工、不是做组件,而是靠自己的品牌。这说明我们不仅能有最好的产品,还要建立全球化的品牌。”

  同时,高质量发展,不能没有技术支撑,技术是立身之本。在新能源汽车领域,中国企业有自己自主独立的技术,在电池、“三电”等很多新能源汽车技术上都领先全球。特斯拉进入中国,也使用中国的电池。中国的供应商完全可以支撑国际一流企业,有别人不可替代的技术。

  此外,吴萨认为,新能源汽车走向全球离不开中国内地广阔的市场。打造制造业新格局,首先要自身有足够大的市场去支撑一个大的产业,为其走向全球服务。“我们不能完全依靠别人,我们自己就是这个产业重要的支撑,自己有大的市场,这是对中国制造业走向高端化很重要的一个启示。”(完)